進步中的台灣長照
為了你我以後,都有優雅老後
延續上週的見苦知足,本週的一週回顧,蒐集到好多暖心的故事: 蠻牛先生疼愛獨角妻24年的故事、重度腦麻少年博士努力成為身障滾球冠軍、雙眼視障的阿伯,為了滿足小時候很少收到禮物的心願,一半收入都用在購買踩高蹺打賞民眾的小禮物。
日本許多家庭絕對貧困,也有相對貧困卻對未來茫然的家庭。台灣呢?

見苦知足,我們的生活,就像一部紀錄片【生活萬歲】導演說的一樣: 進窄門、走遠路、見微光。
生活給我們的,絕不是一條敞開的康莊大道,常常充滿黑暗角落。透過本週長期照顧彙整,一起來看看平凡的普通人們,如何努力找到微光。

台灣長照真的要崩盤了嗎? 如果,我們繼續求快,不懂得靜心下來同理對待與評斷,也不深入研究整個制度管理的缺漏,那麼意外發生、人命損傷、調查失職、招工不易、人力短缺的循環問題,還是會繼續無限輪迴。
我們想要表達的是,台灣長期照顧能夠健全成長,更需要切中核心的管理制度,才能讓我們每個人都因此受惠。

老年化、少子化的鄉鎮,
多少房子門後,站著盼望兒女回家的爸媽? 2018,政府訂為「地方創生元年」。全台319鄉鎮,是不是已經明白,如果沒有產業發展、沒有工作機會,青年又該怎麼回家?


如果必須選擇,我們想要生命多點日子? 還是,日子多了生命?
本週長期照顧的政策,限制漸漸放寬。內政部通過無障礙住宅修正草案,放寬5層樓以下老舊公寓無障礙設施改善的補助門檻。金管會也擴大推動安養信託、以房養老的專案。然而,醫療器材管理法草案,擴大管理範圍,把大家常用到的生活輔具,列為醫療器材,至少影響到300萬人的生活。萬一長照難民變成普遍的社會現象,會令人很擔心。小到個人,大到國家,我們息息相關。邀請您,跟我們一起閱讀國內外長期照顧動態,一起成長,一起準備。
本週才一開始,每逢過年過節,都要搶票的普悠瑪,讓大家的心好痛。人生如果沒有意外發生,那麼,「可以好好終老」,是我們的唯一期盼。
只是,好好變老、圓滿終老,都得自我學習,偏偏超級難學。家庭、朋友、同事、工作、興趣、理財、運動、飲食,範圍包括:食衣住行、育樂、醫療、科技,都要重新學習。
普悠瑪故事,提醒我們,不用想太複雜,從「即將告別人間」的視野往回看,就能明白,我們到底想要,怎麼樣的終老?


女人充滿堅毅,過去總是看到,母親遇到家中出事,雖然嘴上抱怨,卻依然會付出行動,全力安頓一家大小。所以,照顧失能家人的家庭照顧者,有2/3是女性,毫不意外。
臨屆退休、臨屆失智,再去安排打點,實在壓力好大。還好,監護信託、失智法律扶助、以房養老的政策,倡導樂齡生活的觀念,已經逐漸推行,我們能夠及早準備。
台灣這塊,銀髮族金錢運用也活化了。60歲以上,刷卡消費及借貸人數成長30%,相對的,全台只有老人居住的房子,10年內也增加57%。
衛福部修正長照2.0補助,納入身心障礙、納入時數計算,照顧多數家庭的日常需要。老也不會可怕,我們最怕什麼? 最怕自己失去,可以獨立生活的能力與尊嚴。
根據統計,平均薪資比以前少5000元的中高齡就業,或許有點遺憾,但是,再回職場,重新找到舞台,帶來的自主尊嚴,無可比擬。


即使日子很辛苦,我們也要享受生活。
即將發生的,台灣人口兩大挑戰,是2034年每2人就1人,超過50歲 ; 15歲到64歲工作人口,大幅減少,更多企業需好好發展 中高齡再就業,讓老工也能變勞工。
放眼韓國,70歲到74歲人口,有三分之二仍在職場打拼,調查顯示,繼續工作的背後,部分因為經濟困難。
彼此,我們,互相鼓勵,苦多於樂的日子,也要享受生活。
最讓揹老族有感的政策,看護、照護費用將可抵稅 ; 現實層面,我們預見2060年的台灣,成為全世界最老的國家; 滿街的老舊公寓,高齡長輩寸步難行; 有些獨居的爺奶,最後一哩路,是一群藥師們陪伴走完。
實際上,鄰近的韓國與香港,也不惶多讓。韓國已邁入高齡社會,單人戶的數量,以老人居多。
產經社會,或許我們該告訴自己: 沒有退休?或是,漸進式退休? 醫療產業,也在進步,台大醫院實施了,抽血自動化流程; 成大醫院結合科技,打造老人醫院; 北醫也採行分級醫療,病歷結合手機帶著走的科技。


最讓揹老族有感的政策,看護、照護費用將可抵稅 ; 現實層面,我們預見2060年的台灣,成為全世界最老的國家; 滿街的老舊公寓,高齡長輩寸步難行; 有些獨居的爺奶,最後一哩路,是一群藥師們陪伴走完。
實際上,鄰近的韓國與香港,也不惶多讓。韓國已邁入高齡社會,單人戶的數量,以老人居多。
產經社會,或許我們該告訴自己: 沒有退休?或是,漸進式退休? 醫療產業,也在進步,台大醫院實施了,抽血自動化流程; 成大醫院結合科技,打造老人醫院; 北醫也採行分級醫療,病歷結合手機帶著走的科技。


臣服於大自然的面前,我們還能替自己做什麼? 我們覺得,為老後的自己提早做這些準備,是值得的 :
趁記性還夠,報名一場從沒學過的課程,即使是泡個拉花咖啡也好 ; 每天,再多做30分鐘運動,防止失智,預防中風。多少存一點錢,口袋有點準備,能夠買到–老後選擇權。更或許,我們還有體力,工作一輩子,也是行得通。
還是有很多,是我們自己就能達成的範圍,再運用無遠弗屆的科技,我們也能夠活得老,又活得好。
最讓揹老族有感的政策,看護、照護費用將可抵稅 ; 現實層面,我們預見2060年的台灣,成為全世界最老的國家; 滿街的老舊公寓,高齡長輩寸步難行; 有些獨居的爺奶,最後一哩路,是一群藥師們陪伴走完。
實際上,鄰近的韓國與香港,也不惶多讓。韓國已邁入高齡社會,單人戶的數量,以老人居多。
產經社會,或許我們該告訴自己: 沒有退休?或是,漸進式退休? 醫療產業,也在進步,台大醫院實施了,抽血自動化流程; 成大醫院結合科技,打造老人醫院; 北醫也採行分級醫療,病歷結合手機帶著走的科技。


明年稅改,長照扣除額已確定納入,預計108年所得稅申報能適用。選擇自行照顧的家庭,負擔可以稍微減輕,出院後3個月,可以使用和預支30%的長照復能-服務額度。
地方政府的施政彈性,我們本期看看屏東縣政府,他們是怎麼執行、分擔地方民眾的苦惱。同時他們的故事,提醒了我們,運用手中「已經有的資源」,打出獨門好牌。以後,結合智慧科技,還能幫助我們,大幅降低照護、看診、等待的無聊時間,
讓你我的長照人生,更多時間,可以用在人與人之間,珍貴的心靈互動、溫暖連結。
本週的開場,是由一場,令人驚嚇的護理之家火警,開始點燃。國內檢討消防安檢的聲浪不斷,然而,這也讓我們思索,台灣、全球,逐漸醫電整合,發展智慧醫療的同時,是不是,最基礎也最需要的,相關法令,應該也要跟上科技的速度,與時俱進?


知名作家張曼娟,認為長照的過程,把內心陰暗面,都引了出來。然而人性正面負面交錯,日子總要過下去,所以我們依然提醒著自己,繼續往正面看。
本週分享3位酷阿嬤的生活、以及BBC中文網的報導: 我們可能活到100歲,還會在工作? 那時,希望公車客運,良好營運,不要被敬老優惠票,犧牲掉了。
也可以學學Airbnb,在日本地方創生的例子,活化老村經濟,逐漸便利,這樣,吸引更多熱血俠醫,願意前往,弭平我們偏鄉醫療不足的問題。
我們從今天開始,要好好保養身體,到時還可以完成年輕時沒做的夢想。
韓國有5成企業,愛用高齡求職者,其實還有一種特質,叫做 珍惜。斜槓司機解仁正,就是這樣,他分享了我們: 每當他握著方向盤時,就會提醒自己轉換心境,提供有溫度的服務。
原來,優雅老後,是自己定義的。


你知道嗎? 我們每一個人的步伐,都是獨一無二。在日本每年,約4萬人是孤獨地離開。這造就了遺物處理、二手物品的《孤獨經濟》興起。人性考量之下,台灣民法即將新增《意定監護》。本週,最夯話題,是日本每年93天的《顧老假》,
台灣,也可以比照辦理嗎? 素以科技小島自豪的我們,更應該以《智慧科技》,不分距離地照顧好每一位需要服務的長輩。

國際間,比世界盃足球賽、比長期照顧議題,更振奮人心的,其實是13位受困洞穴的,泰國足球隊師生,全數獲救。
從這個報導,我們發現,世界上的人們,喜愛而且很需要,這些振奮心靈的真實故事。
一旦人們產生了,一個必須達成的共同目標,這股力量之強大,足以跨種族、跨國界的撼動全世界。
長期照顧的真實人生中,也很多這些故事。
有空,可以去趟電影院,看看《媽媽的人生食譜》,講述一位經營餐館的母親,跟兒子的相處,從不和睦的彼此心結,到母子彼此真心關懷。我們也來一起看看,聯合報系的共好時代,各界專家,是怎麼看待,《青銀工作》的智慧科技時代。
2018年又過一半,本週影響台灣長期照顧的部分,就是,大醫院門診減量,醫學中心、區域醫院,必須每年減量2%;而6城市的郵局將出租閒置場地,經營住宿型機構;又,財政部研擬長照免稅扣除額,多方認為頗有助益,宜及早實施。
究竟這些對於,普遍老老照護、面臨中國日本猛挖長照人才、人才流失日益明顯、免除扶養案量不減反增的台灣長期照顧,會產生什麼影響?
期許同村協力的長期照顧支援願景,可否逐步實現?
最後,一起看看日本最近的動態:兒子照顧者人數,因為未婚,所以日漸增加;中國百度無人車明年將協助日本長照服務;全球第一個,使用低強度脈衝超音波,阻止失智症惡化的臨床實驗;以及,日本排名前五名的溫柔之手企業,如何在短短5年內,就打造了60棟,不同風格的高齡住宅。


本週世界盃足球賽16強終於出爐! 而首次明確的喘息服務支援,也同步出爐。就在7月份,跟著最夯的年改,以及200人以上企業必須聘請護理人員的政策,同步實施。
此外,不免俗的,我們還有更新,全台灣的企業、民間,動員投入長期照顧的熱血改善行動,更有聯合報願景工程的長照沒有英雄系列報導,一起來閱讀也一起關懷,這場不分你我他的照顧者故事,因為,我們都身在其中。
本週,最夯的話題,是財政部研擬,長照扣除額36萬元的草案,以及,衛福部將在7月提出的,照顧者喘息服務草案。
然而,全台面臨的共同問題,是照護人力不足。不僅,是
一般家庭照顧的負擔,尚需要單獨面對,看護回國或逃跑的等待期了,更何況是,身體狀況必須24小時應對的,350個漸凍人家庭。


本週是充滿酸甜苦辣的一週,
辣辣的: 2018動感世界盃足球賽 / 酸酸的: 全球矚目川金會 / 甜甜的: 亞洲的端午節、穆斯林歡慶開齋節…..苦苦的: 對於許多照顧者,必須面對家族的端午團聚,辛苦的心聲深藏心裏。
祝福所有關心長照、或已經在長照生活圈努力奮鬥的朋友們,在端午佳節,適時放風自己,給自己一個心靈修復、開懷大笑的空檔。
前主播傅達仁,已經豁然的離開我們,離開人世。這是他與家人,經歷病痛折磨後,為自己的生命做出的最後決定。
長期照顧的路,有太多曲折動人的故事,當然,還有結局。安樂死,不見得每個人都認同,還是很多人們,正在為自己未來的長照人生做點努力跟預防。
我們也一起看看,其他人是怎麼預防長照,在炎熱夏天裡,我們又該怎麼做好長照預防。


這一週,第25屆十大愛心媽媽慈暉獎得主,接受總統召見,將自己的故事帶到總統府,完整呈現。
全台其他各地,溫馨感人的長期照顧生活故事,由各個默默付出的小人物們,默默上演著、發酵著。包含叛逆少年毫不間斷的志工服務、研究機構努力挖掘出聽力跟失智的關係、嘉義里長帶著失智長輩,跟天真的小朋友互動、野餐,讓老人們開心的曬太陽,促進陽光好心情。
這週有什麼有趣新聞呢? 請點閱繼續觀看…
照片來源: 總統府提供
本週即將迎來的,是偉大的母親節。它不只是百貨公司的促銷節日。能讓母親節最有意義的,是你、是我,跟母親坐下來,好好聊聊天。聊聊母親,對逐漸變老,她心中的擔憂跟想法。
見苦知足,我們一起看看,本週幾位爸爸媽媽,是如何辛苦的走過來,撫養小孩長大? 甚至一位媽媽,今年是人生第一次吃到蛋糕。


處於滾來滾去長照政策的台灣,我們全民,在長期照顧準備時間上,眨眼間,又過了一週。
母親節快到了,本週特別彙整幾個,溫馨的長照故事,歡迎您們一邊看新聞、一邊做伸展,靠自己,準備好長照人生中,最需要的健康體力吧!
長照不見得,就是年輕人照顧年長者。長期照顧,充滿各種形式,充滿各種感動人心的故事。
本週,也有20年前,來台尋子的紐西蘭藝術家,特別來南投埔里,為老人學生們上課…


本週最大的事情,就是內政部宣告,台灣老年人口比例,已經正式突破14%,我們台灣已邁入高齡社會。
也就是說,7個人中就有1個是65歲以上的老人,未來人口老化、退休潮、老人安養、勞動力減少與少子化恐怕會加速衝擊社會。


因新制影響,現在的日照中心,已無簽約月托,只有日托。
假設某長者被照管專員評為第2級,依照新制規定,他全日支付金額即為675元,補助天數為每月14天,超過的部分,家屬得自費…….



為讓身心障礙者更加便利使用金融服務,金管會表示,預計3月1日起,身心障礙者免出門就可在線上申請ATM跨行交易免手續費,享有單一帳戶每月3次的優惠,一年最高可省180元…


為配合長期照顧服務制度的建立,財政部昨(23)日核釋,依長期照顧服務法(簡稱長照法)設立的長期照顧服務機構,以及榮家附設長照機構所提供長照服務,可依營業稅法規定,免徵營業稅…
